(资料图)
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:周伟力
每年车市有三个销售旺季,分别是四月、九月和十二月。其中,九月由于含金量最高,为自己赢得“金九”美誉。连带着十月也沾光,变成“银十”。
然而,从成都车展到广州汽车经销商,可以清晰感受到,今年“金九银十”,汽车终端市场整体略显平静,按部就班,没有临战前的紧绷感。可以理解,为应战,也为保住市场份额,汽车企业不得不在7月初提前行动,将原本为“金九银十”准备的让利公布出去。
“价格战不能让自己受益,却能打击对手”,这是上半年国内价格战的注脚。下半年,情况稍有不同,再次发起价格战,是部分汽车企业最后的努力。
目前,国内约有汽车企业150家。其中,20%头部车企占据90%市场份额。“降价,晚点死”“不降价,马上死”,残酷却也真实。
汽车企业需要“降价”。只有这样,才能认清自己定位、实力和应变力。也才能问自己,成本控制处于什么程度?为什么降价就会亏损?为什么不能“边降价,边发展”?过去二十多年,汽车企业都是在一轮又一轮降价中死里逃生,因祸得福,欣欣向荣。
汽车消费只会被抑制,不会消失。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,截至今年6月底,国内汽车驾驶人达到4.75亿人,新领证驾驶人1191万人——这对汽车企业来说意义非凡。
众所周知,价格战看似惨烈,但结果往往是一次多层次、爆发式、全方位、高度协调的格局重塑。做好准备,打好价格战,保住市场份额,冲刺金九银十……这是汽车企业当下最优解。
和买楼一样,买车最担忧的事情是“买在高位”。其实大可不必,今年,有多家车企降价同时,补偿老用户,或返现,或增加权益。所以,可以选择相信。